我结识林哥是在山东青岛,为了促成赴日读研项目的合作,我从北京赴青岛,当时他穿的一双布鞋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们还在一起做过往日本派遣研修生的事情,我记得他与当时山东外贸的于总一起来泰安选拔赴日研修生,作为接待方本应在泰山脚下摆上一桌好好招待,可他们行事却极为朴素,面试完研修生后便匆匆离开了。后来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日本中小企业萧条,往日本派遣研修生的业务也不好再继续,由此我与林哥便没有再联系,但他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一直是,朴素的行事风格,对待工作的踏实与肯干。
2011年4月,日本大地震的一个月后我来日本。我想不到一年前林哥也在日本开启了他的留学生活,更想不到三年后的一天傍晚,我们竟在日本偶遇。我还记得当我在车里听到那个熟悉的山东腔时是多么兴奋。
林哥在2015年3月创办了一家药妆店,名为ドラッグストアBECK,是当时福冈第一家外国人以店铺的形式创办的药妆品牌。他的成功与他朴素的行事风格,踏实肯干的创业态度有关,更与他的目标哲学有关。(文:李博)
林传祥的日本创业故事以及他的目标哲学 – <前篇>
采访人:李博 | 采访时间:2020.4.24
李:林哥是哪一年来的日本?
林:2010年4月16日。
李:当时为什么想要来日本?
林:其实也是一个偶然吧。我刚开始就是在青岛的一个公司做日本研修生的业务,但是后来08年金融危机,生意不好做了,公司就想改行做贸易。因为之前一直在做日本研修生的业务,所以对日本并不陌生,公司首先着手的就是中日之间的贸易。于是,我就跑到青岛的日语学校去学日语去了。公司旁边的一个日语学校,走路就五分钟,我没事儿就在这里学日语,公司着急有事儿的话我就去公司。我选择的这个日语学校,当时几乎全是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在里面学。我是唯一一个不以留学为目的来学习日语的。其他的同学上课整天讲日本出国这一块,包括来日本留学呀,可以半工半读呀,上午上课下午可以打工呀,慢慢对于出国我就了解的比较多一些。然后我上学学了两三个月,刚开始学的很慢,过了一两个月我就可以开口说日语了。
李:那你五十音图记得还挺快的。
林:当时我在那批学生中的年龄比较大一些,属于学的比较慢的,人家都比我快。但是我是属于笨鸟先飞的那种,再加上自己年龄比较大,自身危机感比较强烈,课下自己也是不断摸索,然后学了两个月吧,基本上我就会说话了。还有一点是我比较敢说,当时跟我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一般都二十左右,我已经是二十五六了,面子上也放得开,我和老师的关系也很好,有意识增加说话的机会。基本两个月我就和日本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但是之后我发现日语学习到了一个瓶颈,我就挺纳闷儿的。之后我身边一起学日语的同学也都出国了,这让我慢慢萌生了日本留学的想法。去日本留学可以半工半读,负担应该不是很大,而且在日本学日语肯定比在国内快。
李:当时还没有在日本创业的想法吧?
林:刚开始没想着创业,但我也想着做事情,来了日本之后我可以半工半读,学学日语然后跑跑公司的业务什么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幼稚,不了解日本,以为跟中国一样,我可以跑到一个办公楼,挨个敲门跟人谈业务嘛。我这个人也喜欢往外跑,出国见见世面对以后的发展也好,最后一衡量,就决定出国留学了。
李:当时家里面对你留学的想法都持什么看法?
林:家里面都不支持啦,因为我这个年龄在这儿,当时都已经26了,也已经工作七八年了。那么大年龄还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而且还有成家的压力,父母都是反对的。而且我读书的时候是个“坏学生”,不好好学习的那种,所以那个时候要出国,家里面都很不理解。我就跟家里面说,我就过去两年,去那边长长见识。我父亲还是比较开明的,觉得男人嘛,应该出去闯荡闯荡长长见识。
李:那这样的话也就是2010年4月份来了日本,来了之后先读的语言学校吧?
林:对,先过来读了两年语言学校。
李:来这边之后日语进步得快了?
林:来了日本之后我们那个语言学校,头三个月不让打工,要专心学习才行。
李:哪个语言学校?
林:西日本国际教育学院,在南区大桥那一带。因为头三个月不让打工,那个时候就是玩儿命的学习了。
李:来日本后是不是想法开始有点变了?
林:过了头三个月之后呢,可以打工了,但当时找工作又不好找。我们学校有点特殊情况,学校的学生找工作都不好找。所以来日本后,从4月份一直到12月份,在这个期间我是断断续续的打点零工,找不到正式的アルバイト,固定不下来。既然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好好学习,这一年我的日语确实是突飞猛进,一年就过了二级了。
当时日语学校的老师还是不建议我们报考二级的,因为我们最初学习的都是三级的内容,但是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觉得考个三级没有用,还是想报考二级挑战一下。年底的时候我刚好学完了敬语,然后去找工作的时候就用上了敬语和日本人交流,日本人觉得我一个外国人刚来了不到一年就能学会用敬语,还觉得我很厉害。然后我就在一个全国连锁的、举办结婚婚宴的这么一个场所的后厨,找到了一份正式的アルバイト。
李:找到固定打工的这个地方后是不是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
林:这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时候就是半工半读,工作的时间比较多,学习的时间反而少了。发现自己的日语又到了一个瓶颈,当时学习的时间比较少,这个瓶颈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吧。原计划打算是在语言学校的两年把日语学到能够和日本人交流的程度的,但是发现学校学的和日本人对话的时候使用的不太一样。日本人说的我还不是听的很懂,就比较受打击,然后就开始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两年之后我回国,那个时候就还剩八个月吧,如果我一开始在国内学的话,学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就这个水平,甚至可能比这个还更高一些,如果我就这个日语水平回国的话,我觉得就是一个失败者。
因为我来的时候不仅是抱着学习的目的,也是想要在日本做一些商业活动、跑一些业务的。但是在业务方面我没有任何的进展,如果我就这样回国的话,那我在日本就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如果我想继续留下来的话,那一个方法就是继续上学。另外,我在中国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我的一个憧憬就是能够成为一个正规的大学生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这个时候刚好有机会可以实现这个憧憬,我就选择了继续上学这个渠道。之后就为报考大学做准备,心里想着选择一个与贸易有关的学校,就是那种实践型,有商科的学校。还有,就是想留在福冈,来日本之前之所以选择福冈,因为了解到它是一个贸易的城市,还是比较适合做生意的。
李:就是来日本之前,对留学的城市还做了调查,是否适合自己边读书边帮公司寻找商机的目的。
林:对。我毕竟在国内已经工作了嘛,就算当时没有想着要创业,也想着要为公司做点事情,如果能独当一面的话也是挺不错的。来之前对福冈做了一定的调查,来了之后我也没有想过离开,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也只考虑福冈市内的学校。然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对福冈的学校进行了筛选,最后决定了两所大学——福冈大学和九州产业大学,这两个学校都有跟贸易相关的商学科。当时之所以选择九州产业大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福冈大学的报考费是三万日元,九州产业大学的是一万五。我当时经济确实比较拮据,所以就报考了九州产业大学,而且就选择了这一个学校。
李:那当时有没有想过这个学校考不上怎么办?
林:当时语言学校的老师也说不能只报考这一个,他们给我推荐了三个学校。九州情报大学、还有一个是福冈市内的中村学园大学,一个是北九州的一个学校。我调查以后发现,北九州这个学校虽然不错但是它离开了福冈市,我就把它pass掉了;一个九州情报大学,虽然也是个正规大学,但是我听说这个学校中国人多日本人少,我对它的印象不太好,也pass了;中村学园大学在大学规模和日本人学生数量上都是不错的,但是它并没有我想报考的商学科,我也不想去。
结果,语言学校推荐给我的这三个学校都被我拒绝了,一心就想要考九州产业大学,因为这样语言学校还不太高兴。当时九州产业大学的前辈都劝我再选一个备选,我当时就想,我考不上九州产业大学就去上日本经济大学,因为那个学校最后一批录取的时间是在三月份,比较晚。
李:我还以为你考不上九州产业大学就要回国了呢,没想到还有一个保底学校。
林:我当时就想我必须要留在日本,因为那时已经做了一个衡量了,那个时候回国就是一个失败,金钱、时间上各个方面的失败。我想要进步、获得所谓的成功,所以我不想回国。这个时候我就想考九产大,上不了的话我宁可就去上大家都觉得不好的经济大。
李:我发现你一个很大优点,就是你确认好自己的目标方向后,能时刻对现在的自己做一下评价。就是会想当时我是为什么来日本的,现在我做到了吗?没有达到目的就这样回去的话值吗?而且实现自己的目标应该怎么去做?既然认准了福冈+读商科,所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九产大和日本经济大学,首先攻九州产业大学,不行就经济大保底。
林: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我只要确定了一个目标,我就很难去改变它,我一定会想办法努力去实现。但是我也会有其他准备,如果这个最好的实现不了我该怎么办。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会考虑自己的情况,如果这件事情的希望是零,那我肯定不做;如果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怎么也要去努力一下。
李:你这样的想法很好。这点我应该向你学习。国内有一阵儿流行成功学,其实在那种成功学开始流行之前我就开始接触了,虽不是看一些标榜成功学的书,但我当时就读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像巴菲特,孙正义、乔布斯,国内的史玉柱,俞敏洪,马云等这样有名的企业家的传记我都读过。看过之后呢,自己会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但是往往忽视眼前最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拥有的资源是什么?能不能用现在的资源做一些事情。
我这个人就是有的时候思考得太多,理想很伟大现实很残酷。我读书多虽不是书呆子,但容易纸上谈兵,脑袋太好使,太聪明反倒很难获得大的成功。目标太大,会事先想好各种困难,但有时候你根本不用去想那些困难,因为你根本都没有走到那一步,根本没资格谈那些困难,那些困难不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我该有的。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想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反而导致项目推进缓慢,计划难于贯彻到最后等结果。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努力成为“完成主义者”,不管中间过程是否完美,先完成再说。刚才感触比较多,现在我们继续聊。
林:说实话我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也还是比较高的,但我跟你可能不一样的是,我会分析这个问题,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哪些资源。但是我知道我什么都没有,我需要一点一点去做,将来可能会达到什么目标。但是这个达到的目标并不一定是我一开始设定的人生目标。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就是说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且为之努力,但是达不到没有关系。就好像我的目标是得第一,但是我努力之后只得了第五第十,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一开始没有这个第一的目标的话,我就有可能倒数第一了。制定好目标想法之后,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想着如何慢慢的向它靠近。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会分析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手里的资源有哪些?哪些事情比较适合我?我隔断时间就会这么思考一下。
阅读后篇发现更多精彩:林传祥的日本创业故事以及他的目标哲学-后篇 》》》》
详细了解林传祥及他创立的药妆品牌,请浏览ドラッグストアBECK官网,或添加他的微信:louis-lcx。